
(圖源網(wǎng)絡(luò),侵刪)
到現(xiàn)在我還記得以前在外地工作時,很多人問我是哪里人?我說陜西漢中人,然后他們就會問我家里是不是住的窯洞?是不是空氣不太好?我就主打一個無語,再三強調(diào):陜西分陜南和陜北。我們漢中屬于陜南,氣候和空氣都很好!是啊,漢中人自出生起就浸潤在秦嶺的懷抱里,這座橫亙天際的山脈如同沉默的父親,用巍峨的身軀為”西北小江南”撐起生命穹頂。當漢中盆地稻浪翻金時,當油菜花海鋪陳天際時,當漢江碧水蜿蜒東去時,秦嶺始終在云端投下深情的注視。
(圖源:米豆說,侵刪)
上次冷空氣突襲,這次黃沙遍地,很多人都在朋友圈和抖音上發(fā)秦嶺失守了,我是既無語又有點難過,就好比我們的父母,他們雖然愛我們,但他們也不是萬能的,我們不能理所當應(yīng)地享受他帶給我們的所有付出而不是因為一點點的不滿意就批評他,通過這兩天的空氣情況,我們更應(yīng)該敬畏大自然,堅守“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”的信念,珍惜秦嶺山脈對我們漢中人的深情厚誼,同時,遇到這種情況,我們也應(yīng)該多一些自我保護措施,及時關(guān)閉門窗,家里做好清潔和保濕工作,外出佩戴口罩,做好各項防護工作!
因為秦嶺這道天然屏障,讓漢中盆地有了“西北小江南”的美譽,在漢中人眼中,秦嶺宛如父親挺直的脊梁。曾幾何時,劉邦正是依托這道天險暗度陳倉,讓漢中成為大漢王朝的龍興之地。古棧道上深深淺淺的鑿痕,石門十三品摩崖上的隸書,古漢臺上的蒼柏,無不記載著秦嶺對漢中的守護和珍視;如今漢中人架橋穿山,讓西成高鐵在父親肩頭飛馳而過,這何嘗不是一種跨越千年的精神對話?秦嶺教會漢中的,不僅有無言的守護,還有山的氣魄,讓我們充滿了自信與能量。
青山常在方有綠水長流,秦嶺的巍峨不僅是地理坐標,更是中華文明的生態(tài)脊梁。保護秦嶺,珍惜大自然,敬畏大自然,讓我們以敬畏之心守護每一片綠葉,以感恩之情呵護每一滴清泉,讓秦嶺的呼吸永遠清冽如初,讓生命之源的脈動永續(xù)綿長。